您当前的位置 :房产  >> 房产聚焦
用温暖放飞希望 工地上的温暖、保障、成长与希望
来源:安徽日报  时间:2021年02月15日 

  2月10日,在中铁二十局集团引江济淮工程引江济巢段C006-2标段项目部,留守一线的职工组织了一场自编自演的“工地春晚”,欢声笑语洋溢着新春气息。 本报记者 李博 摄

  祝福大家新的一年一切都好、好上加好。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春节前夕赴贵州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时送出的新春祝福。

  如果说,一年前的春节,因为突如其来的疫情,很多人“宅”得太久,感到忙碌奔波是别样的珍贵,那么,今年因为疫情防控而倡导就地过年,以寻常的忙碌和节奏过一个不同寻常的年,也会成为一种别样经历,一段难忘记忆。

  不寻常的历程,见证每个人都了不起。奋斗的人们,是不一样的人间烟火,是竞相涌动的动力源泉。对就地过年的积极回应,更印证着奋斗者的认知共鸣:脚下的土地,身处的城市,虽不是所有人的故乡,但却是每一个人挥洒汗水、砥砺向前的人生主场。在不同岗位上,每一位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的奔跑者,都是家国梦想、出彩人生的施工者、实干者。

  奔跑路上,用温暖放飞希望。

  温暖源自向上的机会。专业主义、工匠精神是奋斗者成长的通行证。每个人尽管起点不同,但都应当拥有凭借勤劳双手创造精彩的能力和机会。这固然要靠个人的领悟与坚持、执着与精进,更需要清晰的、可预期的成长通道。刚过去的2020年,部分职业院校“专升本”热引发关注与热议,就体现出构建互联互通人才成长立交桥的迫切需求。公平的成长机会是对奋斗者的有力褒奖,让每个人通过打拼拥有脱颖而出的机会,是对他们最温暖和最有效的激励。

  温暖来自宽广的舞台。创新创业创造热潮涌动,其背后的深刻机理在于让梦想照亮现实、让创意点燃激情、让才华充分施展。无论是网红“大V”还是网络达人,都能有直播带货的流量光环,都能在“流量时代”竞相逐鹿。后浪奔涌,扑面而来的是顽强的生机活力。反垄断发力扭转赢家通吃,节制大平台无序扩张,将为创新创业者创造更多向上通道、构筑更宽广舞台。

  温暖出自环境的包容。筚路蓝缕,奋斗惟艰。“996”不是奋斗的正确打开方式,奔跑的人们更需要温馨的驿站和关怀的港湾。社会治理、行业监管更加灵活包容,才能减少堵点痛点,为奋斗者减少一些不确定性焦虑。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扩大、品质提升、机会均衡,让奔跑的人们更少几分后顾之忧。

  新春新气象,祝所有奋斗者一切都好,好上加好!(胡旭)

  工地上的温暖——

  有“薪”更有心,这个年过得实在

  春已悄至,乍暖还寒。在中建五局安徽公司滁州创新示范基地一期工程项目现场,38岁的卓德剑正在安装钢结构。

  “为了疫情防控大局,不回家过年了。”与卓德剑做出相同决定的还有300多名工友。

  位于滁州大道以东、铜陵路以北的创新示范基地一期工程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6万平方米,是滁州市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项目。建成后,这里能够年产8万吨太阳能铝边框。

  小年过后,年味更浓了,对妻儿的思念也愈发浓烈。“我闺女今年8岁,和我老婆、我父母都在老家张家界,说句心里话,最近无论干活还是休息,都挺想他们的。”卓德剑说,“以前过年都是一家团圆,今年我自己也很矛盾,最后还是响应号召,决定留在工地过年。”

  自从做了这个决定,卓德剑每晚都要和妻子视频通话,妻子最担心的是“在工地上如何过年”。

  为了让工友们愿意留下过年、过好年,除了号召,滁州创新示范基地一期工程项目早早就做好了安排。“一方面肯定是工资有补贴。春节期间,每人每天补贴500元以上,大年三十还会送上现金红包;另一方面,还要让大家吃好、玩好。工人们来自天南海北,我们专门聘请了厨师,尽力满足大家的口味,争取做到在家过年吃啥,在工地上咱们也吃啥。”该项目负责人李彪告诉记者,3个会议室里还配备了投影仪,可以让工友们在这里看春晚。

  “你看,现在食堂门口已经晾晒了腊鱼、腊肉。我问过师傅,他们还特意将香肠制成了麻辣、广式等各种风味。”皮肤晒得黝黑的卓德剑笑着说,“吃年夜饭、看春晚、聊家常,在家过年的传统在这里也‘一个都不少’。”

  今年40岁的宁建伟,老家在湖南常德,原本打算过年回家的他也向妻子和孩子们请了假。“我们宿舍一共5个工友,都选择了就地过年,大家一起过年不孤单。”宁建伟说,“虽然现在回不去,但是我和家人们已经约定,等春暖花开的时候,回家多待几天,把没完成的承诺都兑现。”

  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做好人民群众就地过年服务保障工作的通知》明确,各级政府和用人单位要积极做好就地过年员工特别是外地农民工假期餐饮、住宿、医疗等服务保障。记者了解到,目前,我省多个工地已经为吸引农民工兄弟就地过年做好一系列举措,包括以岗留人、以薪留工、改善就餐条件、安排文化娱乐活动等。

  “这两天,我们打算把房间打扫打扫,把项目上发的春联贴上,再抽空买身新衣服,买点吃食,开开心心过大年。”卓德剑说,“工地上的新年,幸福感也可以满满当当。”(安徽日报记者 何珂)

  工地上的保障——

  “每月能领到工资,像上班族一样”

  2月3日,合肥市中心图书馆项目工地,51岁的瓦工董加升站在门禁前,对着摄像头“刷脸”上工。验证通过后,屏幕上显示出他的身份信息和打卡时间。

  “我有工资卡,每个月的薪水都准时打到卡上,早就不是年底结账啦。”聊起“工钱”话题,董加升乐呵呵地说。

  董加升是肥西县人,20来岁就外出务工。2005年左右,他从省外回到合肥,在建筑工地打零工。“那会儿,每月只能拿到500元的生活费,到年底才能领到工钱,甚至要讨薪,很伤神。”董加升说。

  2010年,他和安徽三建旗下华力劳务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在安徽三建的项目工地上,董加升每季度可以领到工钱,手头宽裕了一些。2014年,他领到了工资卡,薪水改成每月发放。“当时激动得很,每月能领到工资,像其他上班族一样。”董加升说。

  不仅工资发放及时,薪水还在不停地涨。2005年,董加升一年工钱只有2万元;2014年,他的年收入涨到大约5万元;如今,他一年能挣8万多元。2018年,攒下了一笔钱的董加升,频频去合肥滨湖新区看房子。

  “从进城那天起,我就在心里想,要是能在城里买套房子就好了。”董加升说,随着收入的上涨,他买房的愿望越来越强烈,计划也越来越清晰。那一年,董加升夫妻俩带着30万元积蓄,在合肥滨湖新区按揭买下一套“小两居”。董加升告诉记者,买了房,感觉自己在这个城市“扎下了根”。

  在合肥市中心图书馆项目工地上,记者还见到了31岁的钢筋工班班长林江。林江是四川人,2018年来到合肥。

  “我没有经历过工钱年底结账的时代。在我看来,建筑工地上的工人,和别的行业劳动者没什么区别,都是领月薪的。”林江笑着说。目前,他在项目钢筋工班做技术指导,月薪1万多元。谈起现在的收入,林江连连说“满意”,并表示在老家也买了房。

  合肥市中心图书馆项目执行经理谢克宝告诉记者,近年来,安徽三建公司在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方面采取了有效措施。从总承包合同源头管控,约定由总包单位通过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支付农民工工资,降低由班组代发带来的拖欠或截留风险;项目部设立劳资专管员岗位和责任制,专门负责农民工实名制考勤、工时、工程量核算工作,减少因推诿扯皮造成的工资支付滞后和拖延。

  2020年5月,《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正式施行,要求农民工实名制考勤和实名制工资发放。“今年,我们将以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为重点,进一步完善欠薪治理工作机制。切实抓好工资专户、实名制、劳资专管员、工资总包代发等既有制度落实。同时,紧紧抓住施工总承包单位主体责任落实这个‘牛鼻子’,强化源头治理,着力巩固完善人社牵头、行业主抓、多方协同的欠薪治理工作格局。”省劳动保障监察局局长徐尚振说。(安徽日报记者 田婷)

  工地上的成长——

  顺应趋势,我与园区共进步

  2月7日,记者来到位于淮北市经济开发区的安徽陶铝新动力科技公司二期项目建设现场。11000平方米的活塞生产车间已经封顶,相关生产、检测设备正在按计划运送进来。

  “刚到的这套设备是试验台架,投资超过300万元,春节后安装,到时我们生产的陶铝高性能活塞就能在这里完成试验检测。”公司技术质量经理梅革胜说。

  陶铝新材料产业是淮北市近年来大力培育的新兴产业。这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材料技术源自上海交通大学,强度、硬度可以超过钛合金,但重量更轻、价格更低,在航空、汽车、高铁等行业应用前景广阔。陶铝新动力科技公司就是安徽陶铝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旗下专门生产陶铝高性能活塞及汽车轻量化零部件的公司。

  “这边,是试验室和车间办公室;这边,是镀锡室;那边,车间的三跨,将安排16条装有机器人工位的生产线……”梅革胜向记者介绍车间的布局情况,眼里充满希望,“这里将是我主要的工作场所,是我热爱的事业,所以这个项目从开工、建设到设备安装我都要在现场。”

  梅革胜是湖北黄冈人,之前一直在沿海打工,在活塞制造行业工作。2017年看到陶铝研究院有限公司招人,便毫不犹豫过来了。

  “我在学校学的是铸造热处理,后来又学习了机械加工,知道材料对制造业的重要性。当时,我一看到对陶铝新材料的介绍,就被它吸引,便应聘过来了。”梅革胜说。

  三年多时间,从一线工人到车间主任、技术质量经理,梅革胜见证陶铝产业发展园区由起步到目前初具规模,从一个个工地,到一个个车间,再到产出一件件产品。“一开始到这边,只有3个人;现在,我直接管理的活塞生产线,员工就有70多人,年产能40万只;二期活塞生产线建成投产后,员工预计将增加120多人,产能可达400万只。”梅革胜说。

  在安徽陶铝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展厅,记者用手掂量同一款传统锻钢活塞和陶铝活塞,后者明显轻些。

  “发动机活塞被称为汽车心脏中的心脏,过去主要依赖进口。陶铝高功率发动机活塞较传统锻钢活塞,重量下降55%左右,装配陶铝活塞的内燃机,油耗下降,排放明显减少。我们已与多家知名发动机厂商开展合作,目前多款内燃机陶铝活塞产品实现批量供货。”

  “汽车轻量化是趋势,陶铝材料大有可为。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工艺优化,未来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发动机使用我们生产的陶铝活塞和轻量化零部件。顺应科技和产业大势,个人也会发展得更顺更好。”梅革胜说。(安徽日报记者 吴量亮)

  工地上的希望——

  “脚踏实地干,未来大有奔头”

  伴随挖掘机的轰鸣声,2月3日下午,在合肥南二环路与金寨路交口,畅通二环(西南环)工程热火朝天地进行着。作为合肥大建设以来难度最大的工程之一,畅通西南环工程备受关注。该处工程春节不停工,只为抢抓难得的施工时机,早日还路于民。

  傍晚时分,建筑工人王志翔结束了一天的忙碌:“今天完工了,过几天拆除匝道后,俺们的活儿又开始多啦。”王志翔来自阜阳界首,今年59岁,长期在工地干体力活的他,黝黑而健硕,说起话来,中气十足。

  他2017年来合肥打工,参与建设过多条高架桥和道路,在工地做承台、盖梁、运料等工作。阜阳北路高架、郎溪路高架、上海路……王志翔回忆起自己“战斗”过的地方,成就感十足。每当经过这些地方,王志翔总是自豪地告诉工友:“这些路、桥,俺当年都参与修建过!”

  对于王志翔一家来说,今年春节与往年不同。“往年过年都回家,今年因为疫情和工期紧,工程春节不停工。一年都没回去咯,说不想家人是假的。”王志翔停顿了一下,“在合肥多挣点加班费,正月十五以后调班了再回去,实在想他们,就打打视频电话。”

  最令王志翔牵挂的,是他的3个儿子,大儿子在上海打工,小儿子刚退伍回家,妻子在家照顾小孙子。“在农村观念里,多子多福。但也有人说,老王,你仨儿子,压力是不是太大?好在他们现在都挺有出息的,只要能堂堂正正地养活自己,就够了。”谈起家庭及子女,王志翔十分乐观豁达。

  他表示,这些年,政策越来越好,不论是在合肥还是老家,生活都挺舒适,日常生活、看病、教育不用愁。“比方说医疗有‘新农合’,俺在合肥大医院看病,能报销不少,负担小多了。家里人在老家的卫生所、卫生院看病,报销比例更大,看个头疼脑热的,花不了几个钱。”王志翔说,工地上生活也不错,一日三餐有食堂,包吃又包住,每个房间都装了空调,冬不冷、夏不热。

  “来年最大的愿望,就是多挣点钱。比如今年拿到春节补助,肯定得给家里人买点好吃的,给小孙子买好看衣裳,一家人,平平安安快快乐乐就行。”谈及新年愿望,王志翔笑着说。他坚信:“事一件一件干脚踏实地干,路一步一步走,未来一定大有奔头。”(安徽日报记者 王弘毅)

编辑:高韬
 相关新闻
 

Copyright© 2006-2019 Anhuinews. All Rights Reserved 安徽新媒体集团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请勿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17000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5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

安徽新媒体集团旗下网站:中安在线安徽国企网安徽特色小镇网中安教育中安旅游中安汽车中安房产